試讀逸史-坎坷的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年清明在墓園祭拜時,居然萬里晴空,並沒有「雨紛紛」的感受。但是卻記起杜牧的千古名詩。
  我們家鄉總是把「清明」和「七月半」,視之為「慎終追遠」拜祭祖先的隆重節日,拜祭後還在墓園分領祭品,所以就有「清明無客不思家」的說法,遠在他鄉的遊子,千里萬里都要返回家鄉參與祭祀,以表達孝思。
  寫清明詩時杜牧在池州擔任刺史,應該是公元八四四年。池州在長江南岸,山川秀麗,是江南名勝;杜牧很喜歡遊山玩水,清明時正好策馬池州城西郊外,乍暖還寒的天氣,突遇一陣春雨,曾向牧童詢問附近有無酒家可以避雨,於是即有「清明」的名詩。由於名詩流傳很廣,有人將「詩」改為「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由於沒有脫離原意,而且改得貼切,很具情意。
  杏花村有山西杏花村,山東杏花村,湖北杏花村,安徽杏花村,杜詩指的應是江蘇的杏花村。幾年前我曾快遊徐州,追蹤三國時曹操初識小喬地,也有官校同學祖籍徐州,所以雖是福建人,卻稍知徐州事。徐州的古豐縣有一個名叫「朱陳村」的小鎮,栽植一百多里杏花,我很喜歡「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很想知道「清明」詩來由,即轉道與「杜詩」邂逅,快遊杏花村,領略杏花之美。傳說東坡先生任官徐州時,亦曾留下「我是朱陳舊使者,勸耕曾入杏花村」,所以說杜牧的「杏花村」影響很廣,只是我不喝酒,酒家不少,卻空入寶山,無緣體會酒味,應是一大憾事。
  杜牧官宦之後,恃才傲物,詩酒風流,狎妓冶遊,行止不檢,流於輕薄,所以人緣不好。擔任中書舍人之後,友朋同好愈少,更形寂寞,想到「人生如白駒過隙」,自知活不了多久,即行自撰「墓誌銘」,於五十歲盛年時死於長安,走完一生的坎坷路,但他的絕唱則流傳千古。

(重九)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