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調元的急才
 
 

  李調元,四川綿州羅江縣(今四川德陽市羅江縣)人,清代學問家、文學家,戲曲理論家及美食撰述家。聰敏好學,治學廣泛。與其父李化楠、堂弟李鼎元、李驥元皆中進士,兄弟同入詞林,有「一門四進士,弟兄三翰林」之譽,兄弟三人合稱「綿州三李」。調元又與遂寧張問陶(張船山)、眉山彭端淑合稱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張問陶成就最大,袁枚稱其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詩名不彰,調元第三,但調元生性不羈,好作誇張。茲摘述其幾則軼事如下:
  他於乾隆年間中進士後任廣東學政,有次與當地的文士郊遊,見一崖上刻有「半邊上」三字,崖下路旁一座石碑刻曰:半邊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文士說,是宋朝蘇東坡學士、黃山谷和佛印三人同遊此地時,佛印為東坡出了上聯,東坡對不上,便請山谷將它刻碑留於此,以求下聯。李調元笑說:「下聯蘇學士早已對好。」眾人不解。
  李調元說:「蘇學士請黃山谷寫字刻碑,正是一付聯對,叫『意對』。」接?寫了下聯:一塊碑,一行字,一句成聯一句虛。
  李中舉後,有次欲乘船遊岷江,江上已有一「武舉」坐在前舟。依古例,文武同道,應讓文者在前,但該武將不依,出一上聯謂若能對出,再按規矩遊江。上聯是:「兩艇併進,魯肅不及樊噲。」
  此聯絕巧:〈一〉魯肅是文人,樊噲是武將,但講功勞,噲在肅之上;〈二〉魯肅、樊噲乃是「雙關」─?〈魯〉搖得再快,也趕不上帆〈樊〉船快〈噲〉速。李調元正在思索,忽聽隔岸路上有婚嫁之蕭聲管樂,靈機一動他對出下聯:八音諧奏,狄青哪有蕭何!
  狄青是宋朝武將,蕭何是漢高祖丞相,功勞當然大過狄青了,再說,笛〈狄〉聲再清〈青〉脆,也不及「蕭音和〈何〉諧」呢。
  該武將聽了,佩服地打拱說:「李舉人之舟,自然應遊江在前頭啦!」
  有次,李到川東一座山廟上閒遊,廟中長老素聞李的文名,盛情款待後,長老和尚談到他師傅在畫一幅荷花畫作,適逢江南才子唐伯虎遊玩到此,老和尚就請他題字留墨,寫的是「畫上荷花和尚畫」,並說:「下聯就留給有緣人吧。」
  幾年過去,還沒有人能對得出下聯。
  李調元凝視尋思了一會兒,發現正念反念,音都一樣,便微微一笑說:「大和尚,有了!」即在對聯之旁寫下:「書臨漢書翰林書。」這幅老和尚的畫作,就此成為該廟之寶了。



(北邑)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