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塵煙-于謙其人其事
 
 

  于謙(一三九八︱一四五七),浙江錢塘太平人,原籍河南考城。曾祖父時遷居杭州,祖父在洪武年做過兵部主事,父親名仁,沒有做過官。于謙自幼勤奮,十五歲考中秀才,二十歲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等職。
  一四三○年明廷設立巡撫,宣宗親點于謙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二省。于謙從七品升至三品,于謙也不負眾望,足跡遍歷所部,延訪父老,視察政事的利弊興革,表現積極。
  一四四八年明朝邊防日益吃緊,兵部事務日加繁忙,于謙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宦官王振早已私通外敵,破壞邊防建設。一四四九年秋,蒙古族的瓦剌人,在乜先統領下大舉犯明,在王振慫恿下年輕的英宗皇帝「御駕親征」,在土木堡(今北京密雲縣)兵敗被俘,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王振在亂軍中被明將樊忠處死。消息傳回北京,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朝中主和派主張遷都,以于謙為首的主戰派人數較多,因此立即提升于謙為兵部尚書,負責保衛京城。他一面下令全國各地調兵來京,一面派人去河北、山西等地招募士兵。城內作戰部隊猛增至二十二萬人,又把通州官倉幾百萬石糧食及時運到北京,這時京城裡兵多糧足,軍民士氣高昂。
  十月間瓦剌軍挾持英宗進逼北京,于謙沈著應戰,經幾日激戰,乜先之弟被炮彈擊斃。又怕勤王部隊趕到斷其歸路,只好擁挾英宗撤退,于謙率軍追擊至關外才收兵。
  一四五○年瓦剌乜先被迫求和,無條件釋放英宗,全北京軍民慶祝勝利,英宗歸來度著似太上皇悠閒歲月。
  于謙秉性剛烈,看不起怯懦大臣和皇親國戚,因此得罪許多人。
  一四五七年正月,石亨、徐有貞等發動「奪門之變」,擁上皇英宗復位,把于謙下獄旋即處斬。在沒收于謙家產時,未發現他家中有值錢物品,只有景帝所賜的莽衣、劍器。于謙死後,石亨的黨徒「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也先後充軍問斬,于謙冤屈才大白天下,其子于冕被赦,上疏申冤恢復于謙的官名,又贈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等,諡號「肅愍」。【編按:「警聲」二六二期第十七頁方鶴齡先生「于謙冤死非偶然」一文,可參閱。】 (吳懷寧)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