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韓非子
 
 

 

  韓非(前二八○︱二三三年)為戰國時韓人,出身貴族,其師承文學大師主性惡的荀況(即荀子),但韓非專攻「刑名法術之學」,為先秦時代法家代表,以未獲韓國君主重用發憤著書立說,先後完成「孤憤」、「五蠹」、「說難」等廿卷,反映他的法學思想。
  韓非主張「禁私行妨害公務」,并強調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所謂「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主張賞罰應按成文法辦理。不過因為他承襲了商鞅的法治思想,也倡導「少賞多罰和輕罪重判」,流於酷刑的傾向,當然不合現代法治思想,可是在先秦時代,韓非為了韓國救亡圖存所構劃的「刑名法術」,亦無可厚非。
  韓非雖然是先秦時代的「刑名法術」大師,但他所寫的一般文章,更是激越深刻,峭拔犀利,特別強調理念的反思,他對人物的觀察、事物的解析,有獨到的邏輯和辯證,足為現代人作為鏡鑑。【編按:中國法學史學者咸謂: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及慎到的思想,主張國君應以法、術、勢三者結合而治國,韓非為法家博採眾長之集大成學者。】(焦先民)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