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的唬弄-顢頇與鬧熱
 
 

  閩南語中有「虎爛」一詞,也有人寫作「唬哢」,皆不恰當,作「唬弄」或「糊弄」較好,試析其義於后:
  甲、唬(音虎)弄,糊弄。欺騙,蒙混。李玲修《籠鷹志》:「營業員沒聽出什麼破綻,又盯問一句:『真是你們隊上人畫的?』『嗯,誰還唬弄你呀。』」《十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他們愛唬弄人,欺負人。」
  乙、糊(音互)弄,一、欺騙,蒙混,愚弄。洪深《歌女紅牡丹》第十七本:「你啊,糊弄朋友,把我的女孩子也偷賣啦。」畢方鍾濤《千重浪》第四章二:「種莊稼是實打實鑿的事,摻不得半點虛假,你要糊弄它一下,它就能糊弄你一年。」糊有欺蒙之意,如江流《進退》三:「不行啊同志,真的絲毫沒有辦法,我要糊你幹什麼呢?」二、將就,草草應付。《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文章呢,倒糊弄著作上了。」楊朔《三千里江山》第七段:「大伙只得把褲子褪下點,打個結,包住腳,大衣往頭上一蒙,背貼著背,腿插著腿,糊弄著睡下去了。」他遇事糊弄,所以又失業了。
  又閩南語的「含慢」應作「頇顢」(倒裝),即「差勁」或「顢頇」:糊塗而馬虎。《朱子語類》卷九三:「居仁謂伊川顢頇語,是親見與病叟書中說。」清趙翼《題竹初為袁趙兩家息詞後》詩之二:「各挾雌黃訴到官,閻羅包老也顢頇。」《紅樓夢》第八一回:「如今儒老太爺雖學問也只中平,但還彈壓的住這些小孩子們,不至以顢頇了事。」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章:「他顢頇地蹲在女兒身邊,用大手撫摸著她凌亂的頭髮。」據陳修著之《台灣話辭典》(遠流版)解釋,頇顢:遲鈍,不聰明,不能幹。
  顢頇另有一義:面大貌。五代和疑《宮詞》之十二:「顢頇冰面瑩池心,風刮瑤階臘雪深。」
  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聯合報》舉辦了一項「搶救菜英文大作戰」的徵文活動,筆者參加了,獲贈《紐時周報精選中英對照單行本》一本。活動名稱中的「菜英文」,英譯作”broken English“,即不流利(不合文法)的英文、差勁的英文。「菜」即為閩南語,差勁,形容事物不夠完美或能力不濟。又閩南語之「鬧熱」在古漢語中亦用之,也作「?熱」。繁盛,熱鬧。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詠所懷》:「紅塵鬧熱白雲冷,好於冷熱中間安置身。」可見閩南語直追唐宋,其來有自也! (王輔羊)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