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月間有會員在群組散布:「總會會員一一四年比一一三年增加二二五○人……」,純屬無稽,目的性可議。因為總會直屬組近年來的人數都落在二千四∼五百人之間上下浮動,而一一四年七月統計是二五一七人,被指責增加二千多人,致有人誤解總會黑箱作業,因此需要嚴正說明。
根據逐年逐月的統計,一一三年十二月是二五四一人、一一四年一月為二五四三人,至一一四年七月為二五一七人,半年減少了二十六人,那是因為總會總務組洪進贊組長承辦每年春節團拜活動,欲邀請滿八十歲以及滿九十歲或一百歲以上的先進老學長們參加盛會,花了月餘的時間,一位一位打電話清查,知道已仙逝或因其他原因的結果;換句話說一一四年一月和一一三年十二月浮動數字為二人,到了一一四年七月還減少,怎麼會有「總會會員一一四年比一一三年增加二,二五○人……」的說法呢?我們曾經辛苦的電詢、耐心的問候(有許多老學長聽到總會慰問的電話異常興奮,話匣子一打開就是長篇,耗費的時間非常長,我們人人高興接聽),沒被鼓勵就算了,為了某些目的,無據憑空創造數字散布群組,實非正向的行為。
總會的志工,上至總會長、秘書長、社長、組長,到組員及同仁,哪日不是戰戰兢兢、努力不懈的上班,深怕對我們退警服務不周。志工們沒有薪水,做的卻是廉價勞工的事,至少也應該說一聲:「辛苦了」才是。
就像這幾天,從咱們警政署會計室遷調鐵路警察局會計主任退休的財務組王美美組長與劉詠翠、洪錫卿、陳佩蒂組員,沒日沒夜、廢寢忘食地為統計花蓮光復鄉賑災的善心會員捐款,連日加班至夜間又犧牲假日,抓帳比對未署名的劃撥捐款、繕打名冊、統計金額……,在經過秘書長蘇振龍的指導和細心的核對,完成在一一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花蓮公開捐贈的過程;他們也有家庭,為了是什麼?為了就是對所有會員服務,申召公信而已。(註:捐款名單中「無名氏」,是因為再再詢查都一時無法查知的原因。)
再有剛在九月辦完花蓮二日一夜的自強活動,對已匯款卻忘記填註姓名需要抓帳已昏頭了不說,會員報名指定要和誰同房、同車、同桌、換梯次等等,甚至到了旅遊的前一天,因為特殊的原因無法成行,保險名冊一改再改(只要一件改動,還要與保險公司核對,不是我們「改了就算」),當夥伴闔家團圓過中秋夜,我們只有電腦陪伴作善後處理、埋頭加班忘了晚餐;誰知還有會員在旅遊途中指指點點說:收的金額過高。豈不知使用者付費,現在外面的行情,兩天一夜旅遊,收費至少在四千五百元以上,總會賣力承辦,並與相關單位多方協調拜託,讓參加的會員住的好、吃得好,有吃有喝又有伴手禮,並以最低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回饋,掏心掏肺的演出,竟傳來這些耳語,真是打擊了工作人員的士氣!
談到我們的《警聲雜誌》,嵩年睿智的劉邦師總編,曾經是《警光雜誌》的總編輯,幾乎是無人向背;這還不夠,再加上學富五車、飽載經綸的前警專校長陳連禎社長,與有《資治通鑒》白話著作、學養俱足的耿繼文總會長,每月憂心著徵稿,逢月底又要選照片、校正、清稿、編輯而出刊,希望讓所有的退警夥伴感覺溫馨和榮耀,他們所付出的心智,用文字感動了無數的學長。
十一月的會員大會即將來臨,秘書組蘇景安組長與組員們,無不日以繼夜的努力籌辦,白天上班要接會員詢問的電話,耐著性子回覆同樣重複的語言,重疊著繁複工作,只能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細細的核對補充日間斷斷續續的規劃,這種能耐和精神,有幾人能夠持續又做得到呢?
總會的夥伴們大都是退休志工,不可能因為拼命的努力,而有記功、嘉獎的殊榮,更或是有年終考績或有考績獎金,大夥都是為服務而用心,是不是該給總會所有的志工一些溫暖和鼓勵的掌聲呢?
我們都是退休警察,養成教育多有法學基礎與法學素養,崇法務實而依法執法,在職的時候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在辦案的時候,也一定會依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當然,退休就退休了,該放下就放下,不能像在職的時候那麼嚴肅,讓家人看了感覺陌生。平時說話的時候,多說好話,彼此見面,多一些真誠、感恩和笑容,那麼咱們退休警察經常交心手拉手,一定會是一個團結和諧快樂,讓所有人欽羨的永續大家庭。(連絡組長 張嘉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