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父親節,有些國家都把石斛蘭作為「父親節之花」,表達由衷的敬重,但在現在,有些年輕一代或許不知道為什麼要選擇斛蘭?
明代李時珍在一五九八年出版的《本草綱目》記載說:「石斛叢生石上,其根糾結甚繁,乾則白軟。其莖葉生皆青色,乾則黃色。開紅花,節上自生根須。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掛屋下,頻澆以水,經年不死,俗稱為千年潤。」這段記載呈現出明代及其前歲月已經有人發現以及種植石斛的紀錄,但根據學者考究,對於石斛蘭的用意,也許是出於藥用目的。
所以,關於石斛植物非關藥用的記載一直很少,詩詞創作方面當然就更為罕見。雖說「梅、蘭、竹、菊」是我國素稱的四君子,不過這是在仕紳階層所具有的特殊文藝意涵,再說「芝蘭生於幽谷,不與無人而不芳」的說法,這種芝蘭,可能是指蕙蘭屬的蘭花,而不是包含今日植物科學認知的所有蘭科物種,亦即石斛蘭很少被文人雅士賦予不凡意涵。
在「文化人」中有人看到宋代文士蘇軾(東坡)的詩作中,有一首值得重視,即是《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詩篇: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淺灘。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盤。
老去懷三友,平生困一簞。堅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憑將道眼看。東坡最後供,霜雪照人寒。
魯元翰這人,《宋史》史中說,元翰名有開,字元翰,一字周翰,譙縣(今安徽亳縣)人。可能是蘇軾的好友,蘇軾有多首詩都提到他。
在清代台灣的方志中,也曾記載過石斛。例如一八五二年陳淑均所編纂的《噶瑪蘭廳志》記載:「金石斛一名金釵。石斛光澤如金釵,股短而中實。生石上小結者良,木上肥壯者次。味甘平,補肝腎。長而虛者名水斛,不堪用。」石斛是生長在石縫間,也會長在野外深山木幹間,陳淑均已經發現,觀察確極細心。
李時珍稱譽石斛為「千年潤」,而東坡也通中醫,對石斛應不陌生,以石斛敬仰天下偉大的的父親千年潤,恰如其分適合。(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