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率同學員周遊列國頭尾十四年,碰到許多無法預知的怪事或妙事,孔子都一一當機立斷予以解決,不是要「模仿」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妙辦法,而是要理解在瞬間中所表達的難得智慧,欣賞孔子腳踏各國的你來我往,正也如此。
* * *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 * *
孔子到鄭國時與弟子們走別失散,他一個人站在外城的東門。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子產,可是從腰部以下比大禹王短了三寸,樣子一副狼狽不堪,沒精打采,真像是一條喪家狗。」
子貢把「原話」告訴了孔子。孔子反而高興地說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但說我像條喪家狗,對極了呀。」
* *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唐•張若虛),孔子也好,鄭國人也好,或若虛詩人都好,他們不論走到哪裡哪國,河上海面怎會沒有自古以來相同的月亮呢?所以謔稱孔子長相像狗,狗人人耳熟眼詳,翩然笑笑就過去了,表現出天生我材的巧趣。(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