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探母—見娘
 
 


  台北讀書會的戲曲班成立一年了,去年(一○九)五月疫情趨緩情況下,開始了京劇的學習。
  馬囡老師來自天津戲曲世家,都說天津的京劇觀眾最刁難, 但咱們的戲曲課,輕輕悄悄、舒舒緩緩,潤物細無聲地進行著。一個小時的瑜珈伸展之後,鋪上茶席,就地而坐,隨手摘來的小花,簡樸的茶具,司茶同學的淡定優雅,賞心悅目;配上同學帶來的茶點,吃著、聊著、唱著,偶有起身時,練習發聲,走走水袖身段,也沒費什麼力氣。
  就這樣,這一年下來,我們竟學了好多唱段,各個行當也都體驗嘗試了: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鎖麟囊、三家店、趙氏孤兒、淮河營……等。
  最近,練起了「四郎探母-見娘」的唱段, 這一段頗有難度,但總想著把這一段練好,土法煉鋼,不斷的反覆聽著,跟著搖頭晃腦。
  對這一段,有著很深的感情連結。 記不清那時幾歲,很小的時候吧?有次爸爸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從左營到高雄,去看「四郎探母」,這是京劇的第一次接觸,看戲的內容已全無印象,對於爸爸看戲的心情更懵懂無知,只清楚記得,那個晚上坐在摩托車後座,抱著爸爸的感覺。
  爾後的人生,我對 並無太多接觸, 談不上喜好,直到遇到薛老師引進了門。「見娘」這一段,母子相見,老旦高亢激動的一開嗓,迸發佘太君的至痛,震攝人心。當年戰役,七子去,六子回,楊家男將戰死沙場。
  當失聯十五年的四郎返家,再如何堅毅不拔的太君,此時,是內心激動顫抖的老母親。四郎隱忍十五年未見娘親的情緒宣洩,「千拜萬拜也是折不過兒的罪來」,心中的無奈愧疚,牽動觀眾內心的澎湃,四郎的內心衝突,兩難的抉擇,放在現今的時空,仍是人性的難題。
  經典所以成為經典,因為反映了人間普世的情感。
  中國歷史上,戰爭的悲劇總是不斷重演,造成骨肉分離,天倫遠隔。
  父親那一代,經歷抗日、國共內戰,兩岸長期對峙,多少老兵從青絲盼到白髮,有多少人,未圓天倫之夢,抱憾而終。
  這齣戲在他們心中引起的共鳴,也是「四郎探母」在台灣盛演的主要原因吧。
  這麼多年後,奇妙的因緣,竟學習練唱這一段,聽著唱著,好像和爸爸當年的心情遙遙相應,心裡迴盪著那一晚坐摩托車去看戲的情景。
  近日是他過世五周年,感傷難過已漸能淡去,唱著戲,想到他,感懷一個時代的結束,心中仍流淌著暖暖的溫馨。
  學京劇,可以解憂、可以抒懷、養性、養情,體會一種中國人的生命情態。(王嗣芬)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