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重陽

 
 


  九月初九重陽節,古人習慣只稱九日。「重陽」這個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屈原的〈九章遠遊〉:「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解釋說:「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他認為「陽」是「陽氣」,陽氣累積而成「天」,而「天」又有九重(層),因此叫做「重陽」。所以「重陽」就是「天」的代稱。

  晉代陸雲在〈歲暮賦〉中說:「淪重陽於潛戶兮,嚴積於司陰寒。」「重陽」還是指「陽氣」,「陽氣」潛淪,陰寒累生,都是指氣候的變化。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作〈錦帶書十二月啟〉,在「九月」中有「屬以重陽變敘,節景窮秋」一句,是說天候隨季節變遷,已經進入了晚秋九月。秋季有三個月,「窮秋」也就是「晚秋」、「秋末」,正是農曆九月。

  而「九月九日」菊花天:晉代葛洪輯錄了東漢劉歆的《西京雜記》(書中記載了西漢帝王的事。當時西京是長安,東京是洛陽),第三卷有漢高祖時戚夫人侍兒賈佩蘭所說的宮中情事,其中提到九月九日的活動是:
  九月九日:佩茱,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菊花舒時,并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茱萸」是帶辛辣味的植物,在晚秋時候成熟,具有祛寒辟邪的功能,神仙家稱為「避邪翁」。菊花酒則可以延年益壽,神仙家名為「延壽客」。麵切得像蓬草一樣細長,叫做「蓬餌」,就像現代的麵線,應該也有長壽的象徵意義。戚夫人是漢高祖劉邦非常寵愛的妃子,差一點取代了劉邦元配呂后的地位。戚夫人宮中有如此的飲食,則高祖的其它後宮應該也都是如此,民間也應該類似。所以九月九日佩茱萸、吃麵喝菊花酒,可能在戰國時代已經是一種習俗了。而菊花酒的釀造方法和所需時間,也說得很清楚。

  又,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是為「重陽」:九月九日稱「重陽」:劉歆的《西京雜記》以後,曹丕在〈與鍾繇九日送菊書〉中也提起了九月九日: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宴享會。

  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曹丕所說的「九日」,是九月九日的專稱。而「是月律中無射」,是說九月在《律》是「無射」。《史記•律書》說:「無射者,氣盛用事,陽氣無餘陰也。」陰氣盛則陽氣衰歇。「射」是「出」的意思,「無射」是「萬物隨陽而終,當復隨而起,無有終已。」陰陽交替,是自然的規律。九月九日,省稱陰九九,聲音如「久久」,所以說「宜於長久」。到了九月,已經是深秋,所有草木都逐漸凋零,只有「菊花」欣欣向榮,因此「菊花」一定是融和了天地的靈氣,對人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所以屈原才會說「思餐秋菊之落英」。(「落」,開始,如「落成」就是指建築物剛完成啟用。)因為菊花可以「輔體延年」,所以曹丕就送一束菊花給書法家大臣鍾繇,祝福他長壽如彭祖。

  曹丕說「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雖然並沒有用「重陽」兩字,但意思已經是了;又說「俗嘉其名」,九月九日的習俗,至少在漢高祖時的宮廷中已經有了。曹丕只舉了菊花一項,沒有提到佩茱萸和吃蓬餌,應該是即事說情吧!

  九月九日重陽宴,南朝梁元帝時宗懍《荊楚歲時記》一書,記的是楚地(湖南、湖北等地)的習俗。書中有一段記載:「九月九日,四民並藉野飲宴。」九月九日這天,士農工商四民,都到郊野飲酒宴樂。對這段話,隋煬帝時的杜公瞻注解說:「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何代。然自漢至宋(南朝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近代皆設宴於臺榭。」

  隋煬帝距離曹丕的時代約三百七十年,當時在北方,重九的聚仍然包括佩「茱」、吃?條、喝菊花酒三項,並且已經由郊野改成在樓閣亭臺舉行。杜公瞻又引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的記載說:汝南(今河南汝水以南葉縣等地)桓景,隨費長房學。」

  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 繫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人也」。今世人九日登飲?酒、婦人帶茱囊,蓋始於此。

  從晉代以後,九月九日重陽登高、佩茱萸、喝菊花酒等事,已經成為普遍的習俗。時至今日,又因為九月九日從來就有延年益壽的說法,所以,就成了敬老節,有各種的敬老活動。各種節日,隨著時代轉換,活動也或有所改變,但都顯示傳統文化的深厚,歷久不衰。

  今天適逢臺灣光復節,也是媽祖昇天紀念日,臺灣南部潮州的韓文公廟,還以今天是唐朝大詩人韓愈的生日。韓愈曾被貶到廣東潮州去當刺史,在潮州有相當的政績,潮州子孫感念至今!真是普天同慶喔!祝大家福壽康寧,久久長長。(黃啟方)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