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讀書同樂會摘錄】張良的傳奇故事
 
 


  總會七月廿三日的「讀書同樂會」,恭請台大教授李偉泰講釋「張良的傳奇故事」,李教授摘取許多史學史事逐一分述,說明信疑問題,末了以黃留珠〈現陝西師大教授〉的意見作為結語。此次三十餘人參加,其中總會耿總會長、前警政署長王進旺、前警政副署長蔡俊章、前警聲社張屏社長………等都到,並各提問多項問題,獲得詳解,這是一次美好的智慧型活動。〈編者】
  就從大家耳熟能詳之說作為擇要,加以說明,即:「下邳老人」三戲張良、「六韜三略」奇計、驪山「斬白蛇起義」、迅即破除「楚河漢界」……等,希更了解者,可選閱相關歷史資料。
  下邳老人及「六韜三略」:張良常漫步經過下邳圯上〈圯即橋〉,有次遇到自稱是穀城山下叫黃石的老先生,把鞋子脫墜於橋下又要張良下橋撿回,穿上:一連三次,張良照辦。老先生很高興,送他一本「編書」說:「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張良感到很奇怪,「常習誦讀之」。
  那位「黃石」老先生,並無史料可察。之後《隋書.經籍志》則記載:「下邳神人」就是黃石公。他所送的「太公兵法」,內容與一般的兵書大不相同。其理論體系重點在上、中、下「三略」,簡單說就是:「人主深曉『上略』,則能任賢擒敵;深曉『中略』,則能御將統眾;深曉『下略』,則能明盛衰之源,審治國之紀。」因此,那本「太公兵法」,很可能參考春秋的「孫子兵法」、戰國的「吳子兵法」和「尉繚子」,及古兵書文字等,加以闡釋發揮而成。
  到了王莽專權時,有佚名作家假託《史記.留侯世家》的故事,讓「黃石公三略」無中生有,成為史事。所以,東漢光武帝在「詔書」中便引用了「三略」的內容。而曾任我國文化部長的龍應台小姐,在巨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也有所描述呢。
  驪山「斬白蛇起義」:公元前二一○年十月,劉邦為沛縣〈今江蘇〉泗水亭長解犯人到驪山,在路上遇到一條大白蛇,便把牠斬成二段。
  離開後,突然出現一個老婦人在悲哭說:「我兒是白帝之子,化成白蛇躺在路上,卻被赤帝之子殺死了。」劉邦得知是「吉相」,不說話,便到芒、碭山山澤〈今河南永城東北〉決定叛秦,這就是「斬蛇起義」由來。
  這個「怪」事的發生,劉邦還未認識張良,因此有史學家認為,「斬白蛇起義」的白蛇與「下邳老人」的老人這兩者之間,實在怪、真難分。
  迅即破除「楚河漢界」:劉邦在「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的協助下,在漢王元年(前二○六)十月平定咸陽,但不殺子嬰,放出約法三章規定,不受犒賞,秋毫無犯,並退出咸陽而駐軍於霸上。二月後,項羽四十萬大勇軍攻進咸陽,則殺掉子嬰,燒毀咸陽,顯現「城無遺類」風範;也是這種風範,項羽最後敗北。兩人比較,劉邦的高遠深厚屬性,正是張良所敬重的。
  二年三月,劉邦由關中討伐項羽到了洛陽(今河南洛陽東),發動了「楚漢戰爭」,先大勝於彭城(今江蘇徐州),接著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成皋(今滎陽西北)皆勝,雙方於是簽訂鴻溝之盟。恰好張良趕回,認定這是「害己大制敵小」之盟,於是再戰,把項羽圍在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靈璧東南)。
  項羽自知無法逃離,點起火把,設酒宴,由愛妾虞姬陪同,拔劍起舞,唱歌說:「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張良亦深感悽愴,認為是項羽心窄且胸爆的結果。而項羽這種「能明盛衰」的識見,正是「三略」中『下略』的深曉與勇為。
  結語──歷史智慧學:最後,以黃留珠教授的簡語作結,她指出:歷史智慧學的新領域,「無疑,對智者張良的研究,在這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劉邦師/摘紀)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