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的「無後」指什麼?
 
 

 

  很久以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少人關心它能做多少種解釋,你所認定的是其中哪一種?整句話可以做如下的解讀:
  一、不符合孝道之事有三種,沒有後嗣最為嚴重;
  二、不符合孝道之事有很多種,沒有後嗣最為嚴重;
  三、不符合孝道之事有三種,後繼無人最為嚴重;
  四、不符合孝道之事有很多種,後繼無人最為嚴重。
  歷來大家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解讀僅採上述的第一義,是受到以注釋《孟子》的東漢經學家趙岐影響:「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這樣的注解就把「無後」定於一尊:沒有傳宗接代。
  《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來看,「無後」確有「沒有傳宗接代」的意思,所以我並不認為趙岐有錯誤。
  其實在孔孟眼裡,不孝之事很多,譬如《孟子•離婁下》說:「不孝有五。」而一部《孝經》將上自天子以至庶人的行孝之道講得很清楚,如果我們解釋得寬鬆一點,沒做好或距離標準很遠的行為都可視為不孝,那可真是「不孝有三 (很多) 」了。
  又中國人講孝,對上的成份比對下的成份多,若從《孝經•開宗明義章》所強調:「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群),終於立身」來看,道之不傳,不能立身,精神層面的「後繼無人」恐怕比生物層面的「沒有後嗣」更為嚴重。所以把「無後」限縮在「沒有後嗣」,我認為未必符合孔孟之意。
  因此,若世人不分青紅皂白,死活只顧「傳宗接代」,不顧「立身行道」,反為不美!(何福田)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