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古代祭月與賞月,中秋節又稱仲秋節或團圓節,我國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與元宵、端午併稱傳統三大節日。
  中秋節起源於漢,其時正是立秋日,唐代時,祭月、賞月之俗雖盛行全國,但未將中秋節定名為節日。到了北宋太宗在位時,始頒令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中秋佳節,天高氣爽,明月高懸,各家藉良辰美景,團圓拜月,賞月談趣,闔家歡樂。
  古人稱月為「大明」,漢字「明」是會意字,日月為明,《年曆》中說:月,群陰之宗,名曰夜光。一明一暗,望也,朔也。十五日為週期,暗而復明,即是朔與望也。
  相傳中秋節的由來與后羿有關,后羿是古代傳說的射日英雄,因其解救蒼生免受十日曝曬之苦,而獲西王母贈與長生仙藥,不料其妻嫦娥偷吃靈藥,於八月十五日飛昇月宮。此後后羿只能望月思念愛妻,並於每年中秋準備嫦娥愛吃的果品,於月下遙祭,以為紀念,民間遂相衍成習。
  中秋節是傳統秋祭的日子(春祭為二月初二),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大祭典,其供品有應景的月餅、米粉等及牲醴外,中秋節也是月神太陰星君的千秋日,古代有「齊月宮」的祭典,通常是在入夜後,於庭院中擺設香案,供奉時果,面對皓月焚香膜拜。
〈曾萬居〉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