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與接納
 
 


  我國幅員廣,方言多,而文字形式不一,漢代學者便將文字歸納整併為象形、指事…等六種,這套造字的系統理論,成為全國遵行的六書。
  六書的每一個字,意義深遠。如「恕」,即是形聲「從心、如聲…」,亦即將心比心〈同理心〉。又因原義是指恕道、體諒,所以「以心度物曰恕」「以己量人曰恕」,《禮記•中庸》之注為:「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是故,「恕」就是推己及人而接納。自古至今的暴戾、仇恨、迷失、痛苦…貧窮、疾病、饑荒、悲舛等等不幸,便是缺乏忖度、量人的恕道精神與作為。
  羅素在其「幸福之路」書中表示:人類須要愛與智慧,尤須容忍的精神,與清晰的思想及仁慈的感情…;強調:人類最好的時代,不在過去,而在未來。羅素這種智、仁結合主張,亦是我國固有文化主要精神,貫徹於日常生活中。又如孔孟忠恕之道思想,以仁愛待人;《說文解字》解釋「仁」字說:「親也,從人二,…。」三,是指天地人三才,仁字不從三而從二,就是要化昇自私的人心,只懷天地之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來為人處事,發揮同理心、博愛心、包容心,也就是「親也」「如心」的自我提昇,達到「最好的時代在未來」的鞭策動力。
(江宗洋)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