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過中秋節
 
 

 

  轉眼間中秋佳節又已過去,節後談談節俗,也有一番趣味。
相傳清朝中秋節,百姓只過正節一天,皇帝一般過三天,到了慈禧太后則前後要過五天呢。
  清朝的北京城,進了八月全是賣兔兒爺的,都是用膠泥做的,三片小嘴,臉上抹粉加上紅色,外面穿上光彩奪目的盔甲,既可愛又有些霸氣。塊頭有大有小,大的有二尺高,小的一尺有餘,最小的只有一寸。一寸的兔兒爺對手藝要求較高,頗有點「炫技」意味。
  拜兔兒爺得招侍人家吃的,講究的選毛豆和雞冠子花,有的百姓會擺兩盤蘿蔔。拜了兔兒爺,再祭拜月宮之神,用到的貢品最重要的是月餅,壘成一個金字塔模樣。還要上九節蓮藕,意為「節節平安」。西瓜外皮要刻上花紋,叫「團圓瓜」。祭拜完畢,月餅要留出幾塊保存完好,待到當年的除夕夜再吃,意味當年圓滿平安。
  八月十五當天,當朝皇帝要接受大臣朝貢,一般選在排雲殿,中午皇帝做東,在景福閣設宴招待大臣,大臣跟著皇帝沾光。宴席上的盛果器皿,都是金銀所製,果品雖不稀奇,但規格高,只有三品以上大員才能參加。
  中秋吃月餅,讓人對「月」特有興趣;月,真有那麼玄奧嗎?在兩千多年前,希臘人德膜克利圖斯曾說:月上只是山峰、海洋、河谷的陰影。結果是,在民國五十八年七月廿一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首登月球看到的,是古老高地和平坦月海,荒涼一片,真無美麗動人之處。
  我三十七年中秋節離開故鄉,曾經多次返鄉和親人重度中秋,可惜時勢變遷,童年時期那種快樂熱鬧的氣氛和景象,已不復見了!不過,「月是故鄉明」,昔日的故鄉明月,一如童年般映照在我的心中。
(林炳光)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