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月節令說端午
 
 

    
  每逢端午,令人想到「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龍船花」所謂的「天中五瑞」,每到農曆五月份,菖蒲盛長,榴花似火,所以農曆五月又叫「蒲月」或「榴月」,另又叫皋月,因大多作物於五月已結實於頂,故稱之。於是相應稱端午節為端陽節、端日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重午節、重五節、午日節、夏節、蒲節。
  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古人將蛇、蠍、壁虎、蜈蚣、蟾蜍等稱為五毒,所以端午節原是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就時序言,端午屬於仲夏,溽熱易發毒氣,五月份因而叫作「毒月」;端午節驅五毒的用意,是在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
  之後,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加以嫁接變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所已有人稱詩人節(有些地方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
  端午節習俗要喝雄黃酒,說是可消除疫病身毒。配戴香包,因香包內裝滿如桂心、白芷和檀香等粉末,暨是一種吉祥的象徵,又可避邪驅邪。
  另如打午時水:習俗上認為,端午節中午十二點整汲取或接取的水,全無毒氣,可以久藏,不會變質發臭,具有解熱去毒的功效。若是用來泡茶釀酒,據說會特別的香醇濃郁呢。
  另一個傳說是,鄭成功攻占臺灣,部隊抵達大甲鐵砧山時,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口中禱念後拔劍插地,再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湧。由於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後來便有數千民眾,年年在端午節上山求取午時水。
  農曆五月,是打掃環境驅毒之月,就天中五瑞言,五瑞之首菖蒲,象徵驅邪的寶劍,掛在門口可以避邪,艾草、蒜頭都有濃烈氣味,懸於門楣據說可有驅瘟之效,石榴花的根部則可驅蟲,因此端午習俗有其源遠流長的寓意沿革。

(曾萬居)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