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頌
 
 


  人生在世極渺小而短促,應該快樂過日子。因為快樂過是一日,痛苦過也是一日,故養生之道在於保持歡樂,而歡樂必須自尋。
  歡樂存在自己的內心,不在身外,心靈快樂則事境皆樂,心情苦痛則全境皆苦。快樂的反面是痛苦,快樂與痛苦全都在自己的心裡,可以說是心理作用。孔子名徒顏回居處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有的人錦衣玉食,而其心境常感苦悶,有的人粗衣粗食,心境則常泰然自得。有的人花天酒地,認為快樂如神仙;有的人簡食淡飯,則自得清趣。有的人與好友打牌逍遣,遊哉自得,沒有煩惱。這種種排遣方式,出於每個人的心理意識,不是他生活環境的影響。所以快樂與不快樂也是很抽象的,要看每個人的取向如何。
  菜根譚一書裡說得好:「有一樂的境界,自有一不樂的相對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又說:「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西諺亦說:經「最大的危險,即獲得最大的快樂。」這快樂從哪裡來的?有些是從危險或從痛苦裡來的。基此邏輯,你若不要「最大」的快樂,就沒有「最大」的「痛苦」和「危險」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人生短暫的旅途中,災難困厄,誰都無法避免,天災人禍有如颱風水災之侵襲,疾病官司、戰爭變亂也都不可預料;但善於保養,病痛可以減少,懂得自保,官司、戰火也都可以避開。
  培根說:「艱苦之中,才有快樂與希望。」這是一句安慰話,可是它是經驗和學問累積的哲理。所謂:「處亂而後思平之為樂」,你不到艱苦的時候,怎麼會體會到平日的快樂?你不到亂雜困頓的境地,又安知平靜的清福呢?但到了艱苦之境,再掙扎奮鬥度過去,就可獲得很大快樂。也會有了希望,那是必然的道理。
  人生的道路是顛簸不平的,台尼遜說:「人生是一連串的奮鬥」,不經顛簸的人生,雖富足亦屬平凡……。
  我們遇有挫折,正好是砥礪自己的機會,人生兼有苦樂,但有成功的希望,不必因為苦而悲傷。故說辱行污名,不宜全推,經歷一些,可以韜光養德,豐富人生;但也不宜獨任,扛些,常可遠害而全身。所以德諺說:「忍耐是快樂之門」,忍耐、忍耐,而忍耐雖是痛苦的,但也許它可把你帶進快樂之門呢。
〈陳萬來〉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