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聖孟子故鄉之行記略
 
 

 

  如果你到山東曲阜孔子的故鄉觀光旅遊,不到毗鄰孟子的故鄉鄒縣一遊,甚是遺憾!鄒縣很早就被人們合稱為「鄒魯」,作為文化興盛之地的代稱,其中的孟廟、孟府、孟林和曲阜同樣是中外聞名。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魯國公族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由母親仉氏撫育成長。孟母是一位善於教子的人,《韓詩外傳》和《說苑》中,記載了許多有關孟母教子的故事。如《擇鄰三遷》、《斷機喻學》、《殺豚不欺子》等。
  孟子自幼立志學儒習禮,稍長「受業於子思之門人」,他崇拜孔子,成為儒家學派曾子、子思的繼承者,並進一步發展了這一學派,並被視為儒家學派的正統繼承人,被尊稱為「亞聖」。
  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深知人民的疾苦,強調人民的重要性,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認為對不施「仁政」的暴君可以流放,甚至誅殺。
  孟子在教育思想上,十分重視培養賢才,認為「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看成是國家富強的根本。認為「不信仁賢,則國空虛」。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大樂事。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他到各地遊說諸侯,經歷鄒、齊、魯、宋、梁各國。曾當齊國客卿數年,在梁國也備受優禮和尊重。但當時「天下務於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對他施「仁政的主張,齊宣王不能用」;「梁惠王不果所言」,都不采用他的建議。孟子就和他的弟子公孫丑、萬章,將他的政治、哲學、教育理論整理成書,編著了《孟子》七篇,成為後世研究孟子的重要資料。
  孟子去世後,被安葬在山東南部的鄒縣城東北約十三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的孟林。後人建有「孟廟」,並在鄒縣城內建造了孟子後裔世襲翰博居住的「孟府」。孟廟和孟府經過歷代重修擴建,成為面積廣大、歷史悠久、莊嚴富麗的古代建築群。

(于愷駿)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