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之至
 
 


人類的知識,乃以宇宙間一切事物為其對象,這些有形無形的事物,即為人類智慧的泉源。言有形無形,統一而言,即相對性。


人類生活如果離開相對的事物,排斥物欲,根本就是否定人生。因此,格物首先領悟:人類是由有形有相,有生有死,來自父母的身體,要欲獸性的假我,與無形無相,永生不滅,來自上天的精神,合一而成的靈性動物。無要欲物質的身體,是神格,不是人生。人生的基本立意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


心,就是堅守不偏不倚,無過與無不及的中和之道,是人生的主宰。儒家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個本,就是道德律,這個末,就是欲性的財物。引申言,教育的本,就是仁性、致良知、良能的啟發,教育的末,就是填鴨式的灌輸,本末不可倒置。事的終始,立論也是如此。因此能近於道,則「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又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治國若偏向某方利益,不顧民眾生活,則民不服,民不服,終將失國。


人類的禍福,繫於格物之道,根本救世之道,須從格物致知下功夫,以行中和之道。而中和為處世之正道,為做人基本條件,虛心以求而實踐之,就是格物之至。

(易玉麟)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