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除夕現代年
 
 


  除夕與春節,俗稱「新年頭,舊年尾」,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除夕也叫過年,習俗就是辭年、圍爐、守歲。
  辭年是在下午二時至四時,先祭天後祭祖。而且這天也先在廚房祭拜一下,感謝灶神,所用供品除牲禮外,可堆疊柑塔、年糕、春飯、壓歲錢;又用五味碗拜門口(好兄弟),部分台灣人也拜地基主;從前也用春飯拜灶、床母(在中國、在台灣拜灶、床母時間不同)。另有長年蔗(紅紙包在留尾的甘蔗頭部)一雙置於門後,以喻家運堅固之意。
  圍爐是一年中的大團圓,無論離家多遠,擠車多苦,仍要儘可能趕回家,圍坐在火鍋旁,享受團圓之樂。圍爐的形式與菜樣都有寓意,長年菜取意長壽,先頭後尾吃完。不能切斷,為父母祝壽,自己也添壽。魚圓、肉圓、蝦圓取意三元(許多地方遇魚、魚製品均不吃,以喻年年有餘),圓滿;韭菜諧音久,菜頭諧意彩頭,金雞諧意金家。圍著火鍋吃得溫馨有味(有些地方不備湯料湯品。湯,蕩也,吃湯有蕩財、命舛之隱寓),閒敘家常,和樂融融,這是工業社會難得一聚的場面。
  現代社會在外工作的人回家,多會送大紅包給長輩,分畢後大家圍坐,閒話家常,歡娛通宵,其用意不悃(困)來年不窮困。也有稱作年光、長壽飯,為父母祈禱之意。舊時傳統是守待「年獸」的過去,其實在現在社會中,難得團聚「守歲」,具有比傳統農業社會更深具價值。
吃過年夜飯,全家圍爐守歲,談笑歌唱,玩各種樂子。到了開門良辰,家家戶戶打開大門放爆竹,迎春納福、接財神,除夕活動達到最高潮,這時「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謂「三元」,爆竹一聲除舊歲,祈求人畜平安,一年好運亨通。
  年俗上,除夕前幾天,家中長輩也不時教導晚輩,過年要說吉祥話趨吉避凶,例如:「死、病、糟糕、完蛋……」等不吉利的字眼,一概不能說;對使用碗、碟也要特別小心,萬一不慎打破了,要立即說「歲歲(碎碎)平安」。除夕夜也不能逕叫名字,是一種禮教,至於做父母的叫自己的孩子,在大年夜大多稱老大、老二……,兄弟姐妹之間,平日叫名字的,這時也都改口稱兄道弟起來了。你想,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一些長幼有序的教導,長大踏入社會,對人處事自然能持守尊卑的禮儀。而有些疏忽的家庭的孩子,因有失教導,踏入社會可能會鬧出一些笑話來呢?
  中國人過年,除夕夜圍爐團聚,是深具民俗文化意義的,因此中國人即使僑居國外,過年時也都會將年俗持續下去,傳統源遠流長,永不止息。

〈于愷駿〉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69-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