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尋奇-首創飛白書的蔡邕
 
 

 

  菁菁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
             ︱蔡邕  
  東漢末年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境)人,文章好,善彈琴。其父蔡棱,志節高,不想做官,孝敬父母,自幼專心讀書。靈帝建寧三年,司徒橋玄愛其才學,要他出仕,因此就到京裡,拜為郎中,在東觀校書。那時經籍古書,文字錯漏,乃一一為之訂正,刻於碑上,立在太學門外。一時京中文士紛往觀摹,日有一千餘人,街道為之壅塞。
  那時國勢衰弱,靈帝問他治國之道,他密奏應裁黜之朝中大臣,因而受讒,應予棄世。靈帝只得將他貶徙北方。途中有人意圖加害他,乃輾轉逃到吳會(今江蘇省境)避難,並在吳會住了十二年。
在吳,有人以桐木燒飯,他聆聽火焚之聲,知是良木,就討來做琴,果然聲音很好,因尾端有焦痕,時人稱之為「焦尾琴」,此後在吳便以焦尾琴知名。
  靈帝死,董卓為司空,聞其聲名而派人來請,他託病不去,卓怒罵道:「我力能族人!」只得再度赴京,拜為祭酒,旋陞為尚書。
  獻帝初平元年,拜為左中郎將,隨獻帝遷都長安,晉封為高陽鄉侯,「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燕,輒令邕鼓琴贊事。」董卓被殺後,司徒王允誤認他是董卓的爪牙,將他交付廷尉,他請求刺首斷足,以便續成前所著的「漢史」,王允不允,因而死於獄裡,年六十一歲。
  精善書法的蔡邕,首創飛白書,又因善碑銘文章,故後人多有稱之為碑銘聖手。


(李克昌)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