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由來的傳說
 
 


  據載,梁惠帝劉盈歿後,其母呂雉篡位,由呂氏宗族掌政。呂雉亡後,周勃、陳平等人率兵討伐諸呂,擁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因為討伐諸呂之日是正月十五,故每年到了這一天,漢文帝都會在晚上出宮,與民同樂。因古時稱正月為元月,因此漢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訂為元宵節。
  東漢時期,佛教已傳入中國。有次明帝劉莊在夢中見到一個身高六丈的金人,據說是西方的佛,於是派郎中蔡愔、博士秦景到天竺(印度)去尋求佛法。
  永平十年(六十七年),蔡愔等從印度求得佛法,回到京都洛陽,同來的還有西方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明帝甚悅,親自出宮恭迎,燃燈拜佛,並在雍門西建白馬寺弘揚佛法。但引起道教的強烈反對。
  永平十四年(七十一年)正月初一,他們向朝廷提出要同佛教鬥法。十五日,明帝把道士們召集到白馬寺,命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人出來比法,結果佛家護勝。明帝更加篤信佛教,正式下令不論平民貴族,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一律要在夜間張燈結綵,表示對佛法的尊崇。
  到了唐代,元宵深入民間成為重大節日,慶祝活動持續三天三夜,當時的城市還是實行宵禁,唯獨正月十五日敕令燃燈,稱為「放夜」,後來演變成為後來元宵提燈的習俗。
  開元、天寶年間,連皇帝都不惜巨資搭建燈輪、燈樹、燈樓等新花樣,各種新型花燈的設計更是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北宋初年,慶祝活動甚至長達五夜呢。(本刊資料室)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