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談中國文字與中華文化根源
 
 


  這件事在我的腦海中醞釀已多年,只是資料浩繁,尋覓困難,故遲不敢動筆。
近日重溫「周易」,霍然發現易、乾九二爻,「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化成天下」,於是激發出靈感。心想,既有文明,又有人文,且能化成萬物,這不就是中華文化的端倪嗎?
一、中國文字的肇始
  孔子在繫辭傳明白說:「伏羲氏,仰觀天文之日月星辰,風雨陰晴;俯察地理之山川動植,禽獸魚蟲,蛛絲馬跡,始畫八卦。」由此推論,所謂書畫同源,即知圖畫便是象形文字的起源。基於此,所以公認伏羲就是創造文字的始祖。這事實不容質疑。
再經過很長歲月,始由黃帝命倉頡整理統一,許慎「說文解字」加以分類。文字便成為歷史文化的記錄工具。由此推知,中國文字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有了非常完備的文字使用。
二、中華文化的本源
  所謂文化,乃人類歷經漫長歲月的生活、習性、智慧、經驗積累而成的。它的主要內涵在於「正德、利用、厚生」,亦即現代人所倡行的「倫理、民主、科學」,及民貴君輕的思想而發揚廣大。且與〈周易〉關係密切。
  周文王見先天八卦所顯現的僅是自然現象,不能概括萬事物之全貌,故而把先天變為後天,如何變法?就是將乾南坤北移位,坤移至西南,而乾移到西北,改為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此即是後天八卦。
  文王又將三爻重為六爻。卦是固定的,爻是活動善變的。由八卦的天地水火雷風山澤,錯綜互變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偉大的文化便孕育於卦爻之中,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於是形成了文化的社會。
  由上述而知,沒有伏羲氏王天下,就沒有中華文化的誕生。
  【編按:中國文字宗說文及字林(晉•呂忱著),唐時,同時要學說文與字林,故現在說文中,多有字林蹤影。文、林之後,可分為五大派:俗文字學、字樣學、說文學、古文字學及六書學,前二派為近代文字學,後三派為古文字學,兼及五大派,方顯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誠如本文作者所說,中國文字可謂源自圖畫,書寫侷限於字,其實中國語言的特點是,詞極豐富。大部分的字,可以重疊。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其中「窈窕」「參差」是雙音節語,「關關」為重字複合語。「雎鳩」「荇菜」「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別類複合語,「左右」「寤寐」為集義複合語。至如易•繫辭,屬文字起源的傳說。】
(宋津源)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