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庫檔案始末
 
 

  清朝國家檔案計有內閣大庫、軍機處、宗人府、內務府等分別管理,其內閣大庫所藏,絕本古書有十之三,歷朝之朱諭、敕諭、批摺,奏本等則占十之七,有管理臣工二百人,非經奏准,不得擅閱,管理嚴密。
  嘉慶年間宮中發生大火,檔案部份受損,復因檔案日增而設施不足,又因白蓮教、鴉片戰相繼發生,肇致國事多磨,檔案的事逐漸不被重視了。
  同治、光緒兩朝的四十年間,內有回捻、太平軍亂,外有中日、中俄、中法、中英等戰,可謂內憂外患益亟,檔案嚴重遭到蟲咬鼠噬霉爛,也乏人問津了。
  到光緒二十五年,管檔案的官爺,眼見德占青島,俄占旅順,法占廣州,英占威海衛,清朝大限不遠了,那些破爛檔案該是清理的時候了,遂將大庫內的朱批紅本等舊檔三十萬件,捆成了四千五百捆拉出去一把火燒了。
  至宣統小皇帝登台,由醇親王攝政,他想重整朝綱以挽狂瀾,便命內閣大臣找出立國初年攝政舊案以資參考,銜命大臣轟動中外,舊檔隨形成奇貨可居。羅振玉認時機不可失,正醞釀高價賣予外人時,有北大教授馬衡等,認國寶不可流入外人手,隨領銜學界對羅加以輿論撻伐,羅終未敢造次,除一千麻袋售予了北大,另七千麻袋以一萬六千元賣給了李盛鐸。李本商賈,以追逐私利為能事。檔案到手後,也要高價出售。馬衡隨將情函知廣州中山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長傅斯年,由傅函知中央研究院長蔡元培,終在一九二九年八月,由中研院出資二萬元,將重達六萬公斤的舊檔全數收購,交由傅斯年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保管使用。傅斯年得此檔案後,說是語言所的第一桶金,而大師王國維則說:內閣大庫檔案之發見,勝過孔壁書和汲家書,未被化成紙漿,是中華文化之大幸!足証其珍貴了。︻取材自岳南「陳寅恪與傳斯年」一書。︼ (王守金)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