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飛書簡(第七十五封信)
 
 


各位退警同仁:春寒料峭,請多珍重!
老去怕看新曆日
退歸似學舊桃符
   ︱宋蘇軾
  前不久讀一則百歲人瑞親自下廚招待客人的新聞報導,憶及父母百齡時尚能外出蹓狗跟鄰居聊天的情境,何嘗不是逆轉時光機器,活出自我,活出最佳狀態。署人事室退休的副主任崔介忱先生,經已高齡一○三,尚能到處講演,示範高難度的養生動作,我常戲之為還不到五十歲。印度詩人泰戈爾亦有「生命像是多節的蘆笛,只有通過希望的缺口,才會奏出悠美的樂章。」退警人實在不必為歲月流失而憂。
  最近幾年的清明都曾返回莆田老家掃墓,常坐在墓園面對已經安息的父母,極目四望,溪山無語,只能訴說著半個世紀的歲月辛酸,讓當時的年邁爹娘憂心惦念,更想到他們經歷百年以來的時代變革、苦難跟動亂,招致有子在台灣的政治辛酸,假如沒有毅力和盼望重逢的堅持,恐怕很難忍受。有時漫步田野邂逅鄉人,親切寒暄的似曾相識,大有「沈家園裡花似錦,半是當年識放翁」感觸。多已超越七十高齡,卻依然活躍於田園,讓人體會出生活太過優裕並非是好事,老與死,老與病,老與金錢都不應該畫上等號。各位同仁!不要憂心我們的年齡,不要放棄本來想做的事,多想多動,推翻對年齡的恐懼才是防老的不二法門。月圓而蝕,器盈而虧,豈是能改?陸游的「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如果每天都活在數字中,才真正的什麼都做不動。
  根據內政部統計,一○○年九九重陽台灣百歲的人瑞一三九九位,退警人占八位,發現他們的特徵有三,一是飲食節制,認為多食多飲消耗體力;二是日常多勞動,要活就要動;三是淡泊名利,凡事隨緣。從觀察中獲知很有道理,更不是什麼難事,當然是要有些許老本。記得很久以前有人告訴我「金錢雖非萬能,沒有金錢卻萬萬不能」。在貨幣貶值下,很多人會有投資的衝動,或且尋求利潤,我們過去並沒有學過財經,所以就應該安靜淡泊,孔夫子亦曾說過「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如果貪求暴利,恐怕連本金都將不存。或許我的儒家思想太過深植,一直有非梧桐不棲,非禮泉不飲的求全,不僅兒輩認為不合時宜,即與我常相聚首的同仁亦有同感。喜助人,關心人,卻因理念不同,招致「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午夜夢迴,乃生「我將真心托明月,豈知明月照溝渠」。不過但求俯仰無愧,又豈能盡如人意,年歲漸長即不必太過傷神。前些時讀清代八十八高齡詩人趙翼的「老來歌」,錄之以博同仁一粲:「少時聰俊老來癡,背曲腰駝頸項低,牙缺不能咬硬物,身軀縮小衣拖地,眼花耳聾精神減,氣短神衰話不齊,走路全憑扶竹杖,登山猶如上天梯,手顫頭搖腿腳軟,涕流淚滴便淋漓,寫字看書一抹黑,面生斑點皺紋皮,鬚髮鬢眉堆霜雪,形容枯槁強支倚,作事健忘無記性,多年閒話愛重提,咳嗽吐痰多哮喘,人前常洩下元虛,赴席未終先已累,遇張呼李惹笑柄,會親作揖難回禮,迎賓心急步履遲,閒同兒輩街頭行,新人不識舊人稀,說與後生誰肯信,行到中年便漸知,人逢百歲光陰少,何苦枉作百年思」,各位同仁,我們並沒有這麼嚴重,如果有合時的觀念,健康的心態,就會有更美好的餘年,是不是?您看到信時,我正回家鄉掃墓。敬祝
平安

    
                       一飛敬上        
                        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