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談習俗
 
 

 

除夕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的晚上,舊歲和新歲將在這一夜子時交替,又稱歲除。
  按我國舊俗,人們為了迎接新歲,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寫了吉祥的春聯。
  除夕最重要的活動是酬神、祭祖、吃年夜飯和守歲。酬神是答謝神靈庇佑恩澤;祭祖是追念祖先傳承的緬懷;吃年夜飯,這頓飯叫做「團圓飯」,表示一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守歲表示對逝去舊歲懷念和對新歲的盼望。
  守歲至夜晚十一時,新舊年交接時刻,人們置案擺供,點燭燒香舉行敬天,乞祈上蒼賜福,隨後放鞭炮迎喜神。
吃年糕
  中國幅員廣大,習俗各異,北方過大年吃元寶,南方則吃糯米做的黏糕。
  黏糕又稱年糕,相傳起自春秋楚國伍子胥,伍子胥父兄無辜被楚平王殺害,並下令捉拿伍子胥,畫像張貼各地城門關口,嚴令盤查。後來伍子胥化裝混出昭關,投靠吳王闔閭,做吳國大夫,後來闔閭病死,其子夫差即位,伍子胥建議聯齊抗越,夫差不納,反出兵把齊國打敗,伍子胥預料將有殺身之禍,便向部下說:我死後,國家缺糧,可到象門城下挖地找食。
  不久,伍子胥被夫差賜死,接著越王勾踐大軍伐吳,吳國斷糧,軍民餓死眾多,伍子胥部下急到象門挖地三尺,果見有糯米做成的城磚,經洗淨煮食,終於渡過難關,從此年逢過年,家家戶戶用糯米來做年糕,用來祭祖並紀念伍子胥。
人聖日
  正月初七日,是人類誕生的日子。舊時這一天,人們要吃生魚,叫撈魚生,寓意從江河撈魚,越撈越多。
  昔時每逢此日,餐館都會派人在門口大喊:鴻運餘生,興旺餘生,豐富餘生等吉祥詞,充滿新春喜氣。
  古代人誕日,人們要做七菜羹,七種蔬菜都有吉利諧音,如芹菜代表勤勞,大蒜代表會計算,蔥代表聰明,韭菜代表長久,莞荽代表緣份,芥菜代表發財,蘿蔔代表好彩頭。七菜羹象徵人們對美好願望的追求。
  古書記,農曆正月七日為人日。人日顧名思義,指人的生日,即: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類的生日。
  人類的由來,相傳出自女媧娘娘造人的美德,女媧七天造成人類,故古人制定這一天為人聖日。古代人們慶祝人日,以七種菜做成「七寶羹」,叫人口團或太平團。
  古時對人日非常重視,官府在這一天不處罪及行刑,民間則不罵人,並須互相宴客祝賀,說些吉利話。唐代詩人杜甫一首《人日》詩曰: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舊時人日,婦女用五彩紙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掛在屏風上,有些婦女用彩紙剪成小巧玲瓏的人形,夾戴在頭髮上,以慶賀人日。(曾萬居)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