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在春秋時期,依地球圓周三百六十度,以太陽黃經九十度,定為一季節,一年有四季。計仲春:「仲」是中間的意思,表示春天已過了一半(以下仲字意思相同)。太陽黃經零度起,此時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日夜長短相等。仲夏:太陽黃經九十度,此時陽光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受光最多,是白天最長,夜晚最短。仲秋:太陽黃經一百八十度,此時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日夜長短相等。仲冬:太陽黃經二百七十度,此時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受光最少,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太陽黃經三百六十度歸元仲春,以上是地球繞日球運行的結果。
  到了秦漢年間,再以四季用陰曆每月月亮上下弦月及太陽黃經,細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於西漢公年前一百四十年間,由鄧平等所製作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上,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黃經零度起沿黃經運行十五度,所經過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全年運行三百六十度,共經二十四個節氣,每月有兩個第一個為節氣,第二個為中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十五天。現在的人把節氣和中氣通稱為節氣。
  春季是立春至穀雨,夏季是立夏至大暑,秋季是立秋至霜降,冬季是立冬至大寒。(曾邦雄)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