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的牙齒談起
 
 


  我非常感謝雙親給我一口歷久不磨壞牙齒,沒像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說的:「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看來「齒如編貝」,原來全是假的,而我的牙齒雖有些焦黃,掉了一二大臼齒,但門牙「健在」,無傷大雅。
  歷經歲月風霜,我的牙齒並非無災無難,曾患牙病,拔掉一齒,使我深刻感到「牙痛是小病,痛起來要命」的說法。牙痛,也不輕言拔掉。平時每日早、午、晚三刷,刷牙前,先用牙籤剔出牙縫中留存之物。
  有個「牙痛」的故事說:大陸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持人于丹著《論語心得》書中說:「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Gem Gilbert)小時候,隨媽媽去看牙醫,因為牙病是會引發心臟病的,結果她媽媽竟死在牙科的手術台上。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在牙痛的時候絕不去看牙醫。後來她被牙痛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勸她請來私人醫生,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已經死去。」(可能心臟病發作),這故事使我印象深刻,不敢對牙痛掉以輕心。
  吾友鄭君,一頭黑髮,鼻子挺直,但牙齒卻不配合,不甚好看,我逗笑他:「老兄一個『烏山頭』,一副『鵝鑾鼻』,一口『西班牙』。」他苦笑不已。
  萬物之靈的人類,牙齒很特殊,先長乳牙,到了六、七歲乳牙掉落,長出恆齒。恆齒有多重要?從幾個成語,可反映一斑:
  打落牙齒和血吞,唇亡齒寒,沒齒難忘,為人爪牙……等。
  常聽人感嘆「馬齒徒增」,我的看法是孔子說過:「……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也就是說,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一無所成,這就沒什麼可「怕」的了。這樣的人,就是「馬齒徒增」。
  我自己也已是「馬齒徒增」,但我「知齒」,知道自己的年齡,去做應做的事,不會對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有「咬牙切齒」的遺憾,而快樂活在當下。
  【編按:「馬齒徒增」語出穀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古小說常見援用,如清•魏子安(秀仁)「花月痕」第十六回:「我比你馬齒加長,更經歷多少酒陣歌場,而今兩鬢星星,把昔時意興,瓦解冰銷……」又如清•玉韜短篇小說「淞隱漫錄」卷五「阿憐阿愛」篇:「自妾識君,四五年矣。蛾眉易老,馬齒徒增……。」故馬齒加長、馬齒徒增,均用之切當,意謂:年事已長而乏建樹之自謙詞。】 (周冰立)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