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清代科舉考試趣事
 
 

  前清科舉講究的是三考出身,所謂三考,就是縣試(小試或童子試)考秀才,府試(會試)考舉人,殿試取進士。殿試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取得此一資格後,才有機會擔任中級以上的官員。
  以前的讀書人夢寐所求的是「三元及第」,眾人都視此為最高榮譽。
  何謂「三元」呢?就是秀才第一名的解元,舉人第一名的會元,進士第一名的狀元。有清二六八年,開了一一二場科舉考試,連中三元的,只有乾隆年間江蘇省的錢棨一人,可見多難。乾隆皇一高興,還大作三元詩,認定國之祥瑞。
  有時殿試的名次,會因在上的忌諱、喜怒而有所改變。真的是「論命不論文」。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考狀元王壽彭,論文章分量只能賜同進士出身,然適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主考官正白旗人協辦大學士裕德,將王者壽如彭祖的王壽彭試卷,列為第一名,慈禧果然大為高興,欽定為狀元。而當年癸卯經濟特科第一名原是梁士詒,因為慈禧深恨變法維新的康、梁,康有為號「祖詒」,梁啟超與梁士詒又同是廣東人且姓「梁」,其姓名為「康尾梁首」,犯了她的大忌,榜首便落在原為第二名的袁嘉穀身上。
  科舉考卷有很多禁忌,如不得有死、憂、辱、崩、逝等黑色字眼,更禁義涉君皇。相對的,也有那些「黑色」字反而成了幸運兒的。如光緒二十一年甲午中日戰爭,清廷慘敗,二十二年科考,學子駱成驤在試卷上寫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等字句,光緒帝看了非常感動,因而親圈駱為該科狀元。
  野史也有妙文趣譚:乾隆寵臣紀曉嵐有一年擔任秀才主考,「以父母在,不遠遊」為八股文題,一考生不知如何下筆,當時考場不准繳白卷,他情急之下,在試卷上寫下了許多如何如何,紀氏性頗詼諧,在該試卷上加批:「如何如何究如何,如何如何這樣多,如何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將奈何?」
  又某一主考官出題「王如好色」,文出於孟子:「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該考生未審出處大發謬論寫道:「王如好色與庶民同之,而不與王之臣同之者,以王之臣,固有妻子也,王之臣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不託之於王者,以王好色也。」假如你是當時的閱卷官,會錄取他嗎?(秦元昌)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