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前署長講故事
 
 

 

  民國四十一年五月,盧毓鈞因工作成績優異,又能講流利的台語,被提升為額外巡佐,調中和鄉籌備新建頂溪派出所,三個月後,巧遇該分局一位巡佐去世,蒙縣警察局長劉清池核定為編制內巡佐,這給予年輕的盧毓鈞很大的榮譽與鼓勵。
特殊的轄區|官多將多僚氣大
  當時的頂溪派出所,比現在整個永和分局轄區還大,而時值政府遷台初期,兩岸軍事行動頻頻,中和鄉被劃設為所謂「疏散區」,盧毓鈞說:「由大陸播遷來台的軍公教人員,大量集居該地區,僅是國大代表、立監委員就有三百餘人,將軍一百六十餘人,形成了一個人口特別狀況。」
  盧毓鈞感慨地說:「其中部份『住民官員』因位高權重,僚氣難改,每遇瑣事與宵小案件,經常直接向警務處長或保安司令等高層報告。他們無視派出所的存在,以致局長、分局長等長官都覺無可奈何。而我身為派出所主管更有切膚之痛,不得已做出了若干因應對策。」
  對策之一就是協同地方有力人士組成「地方協進會」,由當地大老楊仲佐(名油畫家楊三郎尊翁)先生出任為主任委員,永和望族陳根塗先生為祕書長,一些國大代表、立監委員、將領暨盧主管為重要成員,盧主管並負責通報開會,奔走各委員住宅溝通意見,其後五、六年間陸續完成很多地方重大建設。
  盧毓鈞說:「在勤跑腿協助地方建設過程中,不但融入了當地社會,而且學到了很多寶貴經驗。」例如興建頂溪國校校舍:在協進會提出時,因經費龐大,省府無法悉數配合,當時由協進會時子周先生專程至士林官邸拜見蔣總統,而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先生及內政部長等人,也都曾來溪洲拜訪地方大老,就趁此機會前去張廷諤先生府上,參觀了他的珍藏。
  盧毓鈞說:「我記得的有華山碑、蘇東坡的手帕、郎世寧的十二季及王獻之的離騷經等,全是國寶級的文物。」
王獻之作品反映的時代流變
  其中王獻之作品於張老先生逝世後,張老夫人表示準備捐贈給故宮,曾約盧毓鈞一同去找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江兆申先生。經江先生鑑定,認為不是真品,而是明代王寵的仿作。所以江先生表明故宮接受後,只能以王寵作品展出,江先生面告張老夫人:「即是王寵的作品,已彌足珍貴了!」
  但盧毓鈞說:「張老夫人未同意江先生的處理,將原件攜回。當年在場的有故宮處長張臨生小姐。」江先生逝世後,張小姐也膺任副院長。退休後目前擔任震旦博物館館長,她於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到哈佛深造,是當今著名的文物專家。
  在張老夫人年屆九十高壽時,親持該王獻之珍品贈送盧毓鈞,原因是張廷諤老先生是盧毓鈞的主婚人,盧毓鈞說:「平日我以伯父母尊呼他們,老人家對我更為親切!他們兒子身陷大陸,在台灣的日子都是我及其身邊友人打理。張老伯往生後葬在陽明山,墓園是我覓定。張伯母將收到的奠儀捐出,成立了張廷諤先生基金會,我和根塗先生都是該會委員,每年贈送獎學金給貧寒學生。早年張老先生對興建頂溪國校校舍,出錢出力,累積捐助了鉅款。身後又把僅有的奠儀成立為基金會,繼續造福台灣學子,太難得了!」
  盧毓鈞回憶說:「我與根塗先生多次進出張公館辦理地方協進會事務,張老總是諄諄教誨以為政之道,對嗣後根塗先生從政擔任台灣省議員及我在當地掌理警政都有莫大助益,就我在中永和基層服務十多年期間,民間深知我與張老關係非比尋常,而託他向派出所關說人情的事,一律被拒,這種風骨懿範,令人衷心感佩。」
  盧毓鈞表示,頂溪國校在協會大老的全力協助下,僅一年多時間,便建成了美輪美奐的校舍。目前的頂溪國小校舍,當然已非當年的面貌,而憶起當年與大老們共同為這所原始小學付出的心血,仍覺與有榮焉。(劉邦師/整理)(盧毓鈞/口述)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