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前署長說故事
 
 

 

離家到青島就學中學配糧僅足養命
  民國三十四年盧毓鈞十五歲,為躲開共產黨土幹的擾亂,自平度逃到青島市(當時仍為中央政府軍所掌控),進入平度中學初中三年級就讀。因在幼沖之齡已被父親「逼背」了許多古文,底子硬,加以記性好,新教的都能記住,成績獲得師長、同學刮目相看,可說頭角初露。
  畢業後進入市區的高中續讀,學校距青島市東隅的嶗山不遠,青島本來就是臨海城市,海天輝映,靈秀清幽,美如仙境,盧毓鈞說:「真是讀書很好所在。」
  嶗山海拔一、一三三公尺,是中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奇峰、怪石、象形石及古宮、古觀、古木等,隨處可見,鼎盛時期曾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故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景點。在太清宮的東南有株神木山茶(耐冬),傳說是創立太極拳的明代道士張三豐,從他處移植來的,每到隆冬千花怒放,整樹艷紅。清代蒲松齡來嶗山看到這奇景,靈感頓生,寫下聊齋中的「香玉」,文中的花神「絳雪」,就是這棵山茶的化身。
  到過嶗山的帝王將相、達官顯要、文人名士,不勝盡舉,故俗話說:「到了青島不到嶗山,等於沒到青島」,盧毓鈞說:「我在青島讀書期間,沒有家裡的經濟支助,政府的食糧配給,僅供養命,日子過得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的苦悶、徬徨與無助。」盧毓鈞只在青島讀過書,所以他說:「想到那句俗話,不無遺憾之感。」
  民國三十七年,關鍵性的國共徐蚌會戰,國民黨隨著戰敗而連連潰退。這年秋季,盧毓鈞隨同濟南流亡學生兩千多人,離開青島,轉輾於上海、南京、杭州、廣州至澎湖轉來台灣。

初任台北縣鶯歌派出所警員穿破鞋•沒冬衣•半飢半餓夜巡
  民國三十九年,盧毓鈞奉派為台北縣鶯歌派出所警勤區警員。這座日式建築的派出所,房舍老舊,派出所總共六名警員,年齡四、五十歲以上,也是日據時代留用下來的,所以都不會講國語。盧毓鈞正好二十歲,初抵台灣,台語不通;跟那五名同事溝通困難,「雞同鴨講」,工作無法推展,非常困擾與苦惱。
  盧毓鈞回憶說:「形象也十分狼狽,兩隻鞋子都穿破了,制服不過湊合而已。」他說那時物價昂貴,而考績甲等的月薪,僅只九十七•五元,扣掉伙食費後,買一雙鞋要花三個月的薪水!
  「還有更糟的呢,」盧毓鈞說:「那時候是冬季,是先買鞋還是先添購冬衣?」
  由於換鞋、添大衣都屬迫切,故在夜間巡邏感到又冷又餓時,才忍痛花二毛錢,買一份大碗的切仔麵充飢驅寒,不敢吃一碗五毛錢的肉絲麵。
  午夜夢迴,盧毓鈞不禁想起家鄉的種種,盧家是平度西鄉首富,「在我讀中學時,家人被共產黨掃地出門。」所幸盧家行善濟世傳家,遠近有聲,梓里愛戴,以致家人未被殺害,最後全家人安全逃住青島。
  他感慨地說:「家人的處境,那時我不敢多想。我在這裡遭受凍餒之苦,我可以忍,不會怨歎。不過工作不被民眾肯定,語言不通,讓我最最在意與苦惱。」
  盧毓鈞說,他不是在想要如何突破,而是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予以突破。他說:「方向已有,缺乏的只是快節奏的作法。」
  在決定隨同流亡學生離開青島前夕,盧毓鈞的父親緊緊叮嚀他說:「孩子啊!你這次離家,可能以後難得見面了,要堅強起來,努力前程!自己要切記,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凡事要做到孟子所說『反求諸己』的功夫……。」這就是盧毓鈞目前的荊棘道路與確定方向。
  於是他去請益當地鄉紳,鄰近單位的警界先進,希望能在工作上獲得突破的訣竅。(劉邦師/整理)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