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新解94】出征最遠,且影響西方世界的戰役

 
 

 

  公元九十一年,東漢統帥竇憲在燕然山大勝匈奴後,決心一舉把北匈奴消滅。二月,派耿夔、任尚出征,耿夔率大軍出居延塞(內蒙額濟納旗)進擊金微山(新疆北與蒙古交界的阿爾泰山),耿夔、任尚把北單于團團包圍,大破北單于主力,俘虜北單于娘親皇太后,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北單于倉促逃走,不知去向。東漢遠征軍出塞五千餘華里,才行班師,中國自從兩漢王朝出兵以來,從沒有這一次攻擊的這麼遠,抵達從沒有抵達過的地方。凱旋班師後,東漢政府封耿夔?栗邑侯。

  史書對這次的完勝匈奴,依然如燕然山大勝匈奴一樣,廖寥幾行,令人感覺奇怪。

  經考證後漢書,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後漢書作者范曄評論金微山戰役說道,衛青、霍去病率精銳的勁旅,連年征戰,耗盡半個漢朝的財富,都沒有獲得絕對性的勝利,而後世卻讚揚衛青、霍去病是一代名將。竇憲、耿秉、耿夔一舉蕩平匈奴王庭,飲馬北鞮海,在燕然山勒石刻字,追擊匈奴至金微山,功勳的盛大,超過衛青、霍去病兩人,但卻沒有對竇憲等人稱道,原因是竇憲仗恃戰功,驕傲跋扈,並陰謀刺殺劉肇皇帝,東漢王朝遂刻意壓低埋沒竇憲等人的功勳。

  對此,史學家柏楊認為這是中華文化遺產中,最嚴重的缺失,沒有就事論事,不但不公平,也不道德,嚴重影響整個民族的氣質。我認為柏楊的評論客觀公正,但在皇權至上的時代,帝王哪會有胸襟氣度包容竇憲?即便是現代,賴清德總統報復政敵的手段,那才兇狠。

  中國與外國人所發生的戰爭,往往侷限一個區域,不會牽動世界。金微山之戰,對中國非常重要,此戰使中國解除了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大威脅,之後的東漢、三國、晉朝二百多年時間裡,中國北方平安無戰禍,直至晉朝內亂,才有五胡亂華。對西方世界而言,金微山之戰的後果遠甚中國,北匈奴殘餘部眾不能在漠北立足,於是向西流竄漂泊,以致脫離中國歷史範圍,沒有留下文字記載,可是三百年後的北匈奴繁衍生息重新強大,漂泊至黑海北岸(俄羅斯烏克蘭一帶),原住黑海北岸的哥德人,受不了北匈奴的壓力而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人、日耳曼人受不了哥德人的壓力,向西南侵入羅馬帝國,連動的民族遷移如骨牌效應,排山倒海而來,讓羅馬帝國吃足苦頭。羅馬人從不知道燕然山、金微山,更不知道竇憲、耿秉、耿夔等人,但這些名字卻給他們帶來亡國的災難。

  西遷至歐洲的匈奴人,到了阿提拉王時更是強盛,征服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每年還要向匈奴納貢。阿提拉的軍隊,甚至佔領西羅馬威尼斯,攻入西羅馬高盧(法國東北的沙隆),凡是被匈奴軍斬殺的歐洲軍人,都被割下一隻耳朵,歐洲的小孩哭鬧不休,只要聽到匈奴兩個字,立時不哭不鬧,稱匈奴人為「上帝的鞭子」。到了蒙古人西侵歐洲時,歐洲人依然恐懼萬分,稱這些東方來的黃皮膚人叫「黃禍」。

  歷史是有趣的,有意義的,但當今執政者卻刻意去除歷史,要下一代在教育制度下脫離中華歷史長河,以便斬斷中國淵源,這種背祖忘宗的手段,非常卑劣邪惡,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忘本,我們更要重視歷史,把有趣有意義的史事,傳給大家。(耿繼文)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