禘祭禮是國之大事

 
 


  「論語 • 八佾篇」記載說: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譯文〉孔夫子是說:「天子所舉辦的禘祭典禮,從祭祀開始,到獻酒灌地,這一段儀式以後,便漸漸失去誠敬,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分享意見〉:禘祭是古代帝王大祭的名稱,始於舜帝,夏商周三代因襲而遵行,是天子祭祀始祖和天神的大祭典禮。

  所謂的灌,是行祭禮之前,用鬱鬯(讀愈唱)酒灑地,以表示迎接神明,請神享用祭品。

  既灌,是剛剛開始灌禮的儀式。當時孔夫子任職於魯國大司寇,遇上五年一次的大祭。

  由於當時主政的魯定公,正忙於接待齊國送來的女樂,入迷於歌聲與美女,連政事都沒心去理了,哪還有心情去關心祭祀的事情。執事人員難免敷衍了事,而且君王與執政大臣還做出悖禮違紀的事情。有見於此,經過多次諫止無效下,又不能責怪君王,只能痛心的面對,於是說出了「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的傷心話。

  祭祀是有關國家的大事,如果不能誠心祭祀,等於在敗壞國家的制度,傷害國運。執政者認為是小事的疏忽,往往是造成國家衰敗的原因,聖人見微知著,自然會有如此的感嘆。

  因此,從一國人平時的言行,就可以知道其涵養,推論其未來的命運。(蘇俊源)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社址:台北市天津街1號2樓  電話:02-2396-0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O.P.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X768 IE 5.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