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來日不長了,醫囑要常出門走動,如去圖書館看免費報紙或喜歡的書籍,順便去周邊的公園走走(如中永和區的四號公園),亦或藉故去郵局捐個一○○元助印警聲為樂捐,皆為「走動式」的驅駛引擎,樂其可樂,難道會有不好嗎?
誠如我已歲庚七十,七十才開始,故仍受某貴族小學受聘為夜班警衛一職,早上務需打掃風雨操場與牆外紅磚道的環境衛生,我把打掃視同晨操,每月有二十八K的收入,剛好貼補退休金被蔡政府所砍掉的金額,誠也樂哉!此誠,有如孔子說的:「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原來在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從衛國要去陳國時經過宋國,宋國司馬桓魋得知以後,便帶兵想去加害孔子。當時孔子正跟弟子們在一棵大樹底下講習周禮的儀式,桓魋先把樹砍倒,接著要殺害孔子,在學生們保護下,孔子離開了宋國,在逃命途中孔子說出了這句話。
孔子周遊列國前後十四年,遭遇過四次危難,這次在宋國碰到桓魋要殺他是第二次,砍掉大樹接著開殺,人人驚恐,孔子自然不例外,但他有為歷史、為文化、為德行扛起大責的「大無畏」氣慨,沒怕桓魋的利刀與怒氣,也因此建造出聖人的非同凡響。
回到前頭,我清掃操場,打理校園步道,讓學生、家長乃至光臨學校的貴賓,頓感學校環境的美好清爽,與「憤然砍樹」的暴戾不可同日而語。
我也常想,宋朝蘇軾被貶到杭州做官時,自動修築長堤,結果是「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至今仍是西湖美景之一。在回憶明代吳承恩寫的《西遊記》,玄奘他們到了火焰山,毫不氣餒,反而把當地惡劣環境加以改造,更對五莊觀毀壞人參果樹的破壞自然的行為,大義凜然加以處罰。宋代張耒所寫的詩句說:「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閒」,正是最佳寫照。(心平氣和)
|